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坚持守正创新,在整体推进学院建设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攻坚战,着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商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十年来,“一核双翼”思政课课程群体系完善构建,“商学思政课”建设探索发力,备理念、备资源、备问题、备方法、备学生的“五备”备课法创新发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专题教学、中小班教学等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涌现,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思政课教学形成明显有力支撑,全体教师“磨课”活动扎实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常态化进行,“三进”工作卓有成效。获批天津市“四史”课程协同创新中心,“党的建设与党史故事重点实验室”入选天津市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2门思政课获批市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百年辉煌”思政品牌课程获评全市优秀课程。连年举办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参赛团队从2018年的18个到2021年的301个,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6项,在全市高校名列前茅。学习强国、津云、天津教育报、新华网对思政课建设深入报道,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显著增强。
“六要”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速推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教师从28人增加到70人,达到1:350要求。40余名思政课教师担任了校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以实际行动铸魂育人。新入职教师与资深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开展助教、助课、助研工作。积极参与全市听评课工作,7位教师首年听评课成绩位列全市前列,担任天津市思政课教师进修学院授课专家。获批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天津市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团队、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荣获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天津市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大赛第一名、天津市教学成果奖。28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竞赛比武奖励,涌现出天津市优秀党员、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多名优秀思政课教师。
学科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坚持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思政课提供学理支撑,学科特色优势不断凝练,学科成果竞相涌现。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天津市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天津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党史党建领域形成了学科特色优势,抗日战争史、中国共产党禁毒史研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强化以思政课教学为导向的科研工作,十年来共发表论文303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5篇,北大中文核心31篇;省部级以上项目6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57项;出版专著13部,获省部级科研奖7项。以学科为支撑,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共同举办“明德讲坛”入选天津市高校“一校一品”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项目,获批天津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与北辰区瑞景街道、佳荣里街道、津旅泊泰集团、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等签订理论宣讲合作协议,在各类主流媒体上发表理论阐释文章90余篇,多名教师积极参加天津电视台《大家说理》等电视思政公开课录制。受市委宣传部委托,编纂完成《百年百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红色故事》,《以“四重”为立足点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宣讲报告入选天津市基层理论宣讲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党建和事业发展一体化建设成果显著
立足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与学科属性的高度同一性、内在一致性,积极构建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的工作体制机制,瞄准工作重点,找准工作难点,配置力量资源,研究制定院、部两级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清单,大力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入思想、融于平台、融于桥梁、融于目标,着力推进融合基础上的一体化建设,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年度党建和全面从严治党考核位列学校各二级党组织第一名,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强大政治保证。不断完善党支部理论学习与集体备课机制,以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学习、及时研讨、及时融入思政课的“三及时”学研融机制,被天津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专题登载。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评天津市工人先锋号,为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审稿: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