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商好学生】做一朵无畏奔涌的“浪花”——记我校第五届“身边榜样”优秀学生成长分享团成员才思盈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陈怡琳(校报记者)  编辑:王琳  发布时间: 2021-11-26 浏览数:

有这样一名大学生,她将青春喻为奔涌的海浪,而自己犹如一朵“浪花”,怀揣着满腔热血,跃入浩瀚奔涌的人生征途中去,翻过学业上的礁石,越过工作上的关卡,看遍沿途激荡的美景,继续无畏地奔涌向前。她就是我校第五届“身边榜样”优秀学生成长分享团成员、管理学院18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才思盈。

找寻方法  学习发力

“初入大学时,有一段时间是在自卑和慌乱中度过的,英语课上不敢开口发言、数学课上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可以说是装着书本来,揣着糊涂走。”她这样描述自己最初的学习状态。但是,她始终将学习放在第一位,为了赶上学习进度,英语学习中,她用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扩充词汇,同时多听多读多练,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学校的英语角活动,提高自己英语的交际能力。专业学习中,她上课积极抢占前排位置,与老师进行眼神交流,提高自己课上专注度,课后,她会认真整理教材大纲和课程PPT,寻找章节关系,做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课程。同时,她还会将记忆内容与色彩结合起来,通过五彩缤纷的笔记来提高自己的记忆效率。渐渐地,她由懵懂成功蜕变,成为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周大福一等奖学金等奖项的连续获得者。“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逆袭。”她这样勉励自己,在学习的路上且行且勇。

“优异的成绩并不等同于埋头苦学,找对学习方法才是关键。也不建议大家把全部的时间都放在课本上,囿于理论知识。”课余时间,才思盈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以赛促学、学以致用。她先后获得过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优秀奖、天津市第一届“高校旅游主题大赛—网红旅游设计大赛”初赛一等奖。在多次创新创新比赛中,学会团队协作与配合是她最大的感触与收获。“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在信任、尊重、沟通、换位当中学会与成员间协作配合,就能激发最大的凝聚力与创造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还热衷于参加志愿服务,曾担任过2018年天津国际马拉松志愿者、也在2020年初疫情暴发之际在家乡加入过疫情防控志愿小队。

加入社团  锤炼能力

大一时,抱着交朋友和长见识的心态,才思盈懵懵懂懂地加入了学院社团联合会和学校的就业服务协会。“最初就是机械地完成学姐学长布置的任务,经常核对修改方案到深夜一两点,早上又无缝对接的参与社团活动。即便是放假在外,也会随时带着电脑,以备工作所需。”就这样,她一路成长为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席,筹办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竞赛等一系列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院级比赛,为管院学子搭建竞赛平台。她担任了校就业服务协会宣传部部长,主要负责新媒体运营及活动宣传工作,社团公众号“天商就业”目前已有1.5w的订阅量。

当有人质疑她这样忙碌的意义何在时,她只是摇摇头说:“每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因我所筹办的活动,被激励投身于各类比赛,或是形成良好的求职观、就业观,我就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学生组织的经历让她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颇有感悟,也多次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熟练掌握办公技能、办事高效有条理、统筹协调能力佳,也都是过程中的直接收获。”

心怀担当  投身实践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或许是天分,又或许是爱好。”在一次次社会实践中,才思盈找到了自己的支点——投入校园与社会实践中去。在过去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2019、2020连续两年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获评校级“先进个人”;在2019年的“新时代•实践行”实践活动中,所在团队获评市级“优秀团队”,本人获评市级“先进个人”。

2019年暑假, 她参加了学工部组织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遇到了曾赴苏联执行任务如今已85岁高龄的梁爷爷,在短暂的对话中,他们回顾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亦惊叹如今祖国这翻天覆地般的巨变。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对话,让她找到了投身于实践的真谛:在双向的奉献中明确自我价值,践行家国情怀。2020年6月,在“新时代·实践行”系列实践活动中,她跟随老师,带领团队前往京津冀三地多家企业,通过“探基层”“明需求”的方式,以求积极促进学校学科产业成果转化,构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持。活动结束之后,才思盈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支持下为在校生开展了十余场的职业规划讲座。“讲座可以帮助新生提前明确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我深感所做的工作很有意义。”

“星辰大海道阻且险,乘风破浪心而坚韧。”比起“优秀”这个形容词,才思盈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在热爱中乘风破浪,甘于付出,甘于去为之努力的人。在未来她会继续在跃入人海的征程中奔涌向前,绽放青春无畏的色彩,攀登前路更高的礁岸。(审稿:杨璐伊)

<!--[if lt IE 9]>